骨質疏鬆症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骨質疏鬆為一種全身骨骼疾病,其特徵包括骨量減少、骨組織的顯微結構變差,造成骨骼脆弱及骨折危險性增高。

人體骨骼的骨質會隨著年齡而增加,約 20~30 歲會達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尤其女性停經後骨質會快速減少),若骨質流失過多,使原本緊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而骨質疏鬆易發生的部位為脊椎骨、手腕關節及髖骨。

圖一、骨質密度於30歲後隨時間流失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 診斷:
1. 臨床實務上,一旦發生脆弱性骨折 (低創傷性骨折) 即可診斷為骨質疏鬆。
2. 依據骨密度 T 值(T-score) 來判定。當 T 值≧-1.0 時為正常骨量。

    T 值介於 -1.0 ~ -2.5 之間為骨質缺乏,稱為低骨量或低骨密);當 T 值≦-2.5 時則診斷為骨質疏鬆症;當合併骨折時可則為嚴重性骨質疏鬆症。

3. 任一節脊椎椎體高度變形超過 20% 時,即使骨密度 T 值大於-2.5 也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圖二、骨質疏鬆示意圖 (圖片來源:安泰醫療社團法人 安泰醫院 健康管理中心)

 § 成因:
1. 原發性骨質疏鬆
• 老年性骨質疏鬆:人體老化使造骨細胞功能衰退,造成骨質流失。多見於70歲以上長者
 停經後骨質疏鬆:女性停經後體內雌激素急遽減少,使得蝕骨細胞活性增大、造骨細胞作用減少,導致骨量流失。
2. 續發性骨質疏鬆
• 生活及飲食習慣不良鈣質攝取不足、咖啡成癮、少日曬、缺乏運動、抽菸及酗酒等。
• 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及副甲狀腺亢進、腎上腺皮質過高等。
• 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及中風等。
• 藥物: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

 

§ 症狀:
1. 腰酸背痛。
2. 骨折,常見部位為髖骨、脊椎及手腕的骨折。
3. 脊椎或關節變形。
4. 身高變矮駝背

 

 § 預防:
1. 增加鈣質攝取,多食用牛奶 (乳製品)、豆類(豆製品)、黑芝麻、深綠色蔬菜、堅果類及小魚乾等高鈣食物。
2. 飲食中補充維生素 D,並適度地日曬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 D。
3. 適當且持續地運動,負重運動 (如慢跑、騎單車、健行及體操等) 能增加骨質,但患有關節炎者應避免負重運動。
4. 預防跌倒,跌倒易造成骨折。
5. 改善不良生活習慣,飲酒過量及抽菸皆會導致骨質密度降低,增加骨折風險。


 § 治療:
依照醫囑服用骨鬆藥物
1. 抗骨質流失藥物:雙磷酸鹽類藥物、雌激素受體調節劑、賀爾蒙補充劑、單株抗體。
2. 促骨質生成藥物:副甲狀腺藥物。

 

§ 參考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 2013.07 版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慢性病防治組 骨質疏鬆主題文章 2018.06.19 修改版
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 骨質疏鬆衛教 2010.03.26 版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 2017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 2017.05 版

 
所有文章主題
文章分類
老化 黃斑部 黃斑部病變 老化性黃斑部病變 視力模糊 物體扭曲 葉黃素 玉米黃素 阿姆斯勒方格表 年紀 看不清 瑞士藥廠 衛教 貧血 缺鐵性貧血 缺鐵 鐵質 頭暈 蒼白 血紅素 紅血球容積 小球性貧血 巨球性貧血 正球性貧血 脂肪肝 肝功能 肝炎 病毒性肝炎 A型肝炎 B型肝炎 C型肝炎 D型肝炎 E型肝炎 酒精性肝炎 藥物性肝炎 代謝性肝炎 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 猛爆性肝炎 GOP GPT 肝發炎指標 熬夜 輪班 加班 過勞 疲勞 作息 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囤積 飲酒過量 聚餐 應酬 喝酒 外食 泌尿道 泌尿道感染 私密呵護 女性保養 女性健康 蔓越莓 女性生殖泌尿系統 私密保養 憋尿 腹痛 性行為 發炎 感染 便祕 腸道 排便不順 腸道機能 纖維攝取不足 水份 偏食 油脂 挑食 飲食不均衡 營養不足 代謝症候群 心血管疾病 中央型肥胖 腹部肥胖 肥胖 過重 腰圍粗 三高 高血糖 高血脂 高血壓 吃太好 暴飲暴食 暴食 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 更年期症候群 停經 女性骨質疏鬆 熱潮紅 盜汗 女性荷爾蒙 女性泌尿生殖系統 月經週期不規則 女人 媽媽 銀髮族 攝護腺肥大 男性老化 男性保養 攝護腺 茄紅素 男性生殖泌尿 前列腺 男性賀爾蒙 小便不順 男人 長輩 骨質疏鬆 骨鬆 骨密度 停經後骨質疏鬆 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 膝蓋保養 關節 膝關節 維生素 水溶性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微量營養素 維他命 綜合維生素 維他命C 維他命D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